在校生与毕业生齐绽放!我院全国技能大赛再创佳绩

作者:浏览:时间:2025-09-29

2025919日至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中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在竞争激烈的“飞机维修”项目比赛中,我院飞机制造与维修学院2023级学生赵键群、2023届毕业生邱梦莹(现就职于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动力装置部发动机修理中心)双双取得佳绩,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效与持续竞争力。


本届大赛由人社部主办、河南省承办,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共设有106个竞赛项目,涵盖66个世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其中飞机维修项目分为五个比赛模块,包括飞机金属材料结构修理与制作、飞机机械部件检修、飞机电气系统检修、飞机初始验收检查、飞机复合材料检修,总时长980分钟,赛事难度与含金量极高。


获奖背后的汗水:记在校生赵键群的参赛之路



赵键群作为上海市代表队选手,在比赛中沉着冷静,不仅精准完成飞机维修项目的全部模块,更在规定时间内高效收尾,充分展现了他的抗压能力和专业素养,最终荣获大赛优胜奖。


他的备赛之路始于202411月,历经校内及上海市的层层选拔,最终代表上海出征全国赛场。从上海到郑州,从在校学生到国赛选手,赵键群的蜕变之路,写满了汗水与坚持。在近10个月的备赛期里,他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学院训练基地,完成“早八晚九”的高强度训练,每个项目训练时长四小时,每日需训练两到三个项目,并不断通过模拟比赛,反复锤炼速度与精度。


学院为参赛提供了全面保障,赵键群的教练朱斌老师表示,日常训练聚焦于提升“精准度”、“熟练度”、“专注力”和“应变力”,以应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备赛中也遇到诸多困难,例如钣金项目中的弯折,存在折弯机和个人的一些误差,他们只能一次次反复尝试,通过不断调整折弯数据来减少工件带来的误差,以达到比赛时工件的精准度。在机械部件拆装项目中,拆装速度总是达不到比赛要求,他们便把整个流程拆分成一个个小步骤,再逐一攻克每个步骤,最终成功提升了拆装速度。


比赛期间,赵键群每晚仅休息约四小时,赛后仍坚持复习、梳理细节,以极致刻苦应对每日挑战。我院教师、本届大赛飞机维修项目裁判姚永凯,以及教练朱斌老师均对他的抗压能力和专业素养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全新图纸、高压环境下能稳定发挥、按时完赛,实属不易。


赵键群表示,此次大赛让他深刻体会到严格按照工卡施工的重要性,并在故障排查思路和高压环境下的操作稳定性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他特别感谢学院提供的参赛机会和学习平台。他鼓励学弟学妹勇于抓住参赛机会:“别害怕‘不会’,比赛的意义就是在备赛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如果有参赛机会,一定要抓住,哪怕一开始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只要沉下心去学、去练,成长会超出你的预期”。



荣誉背后的坚守:记毕业生邱梦莹的初心之路


  我院飞机制造与维修学院优秀毕业生邱梦莹,作为该项目全国选手中的唯一女性,在比赛中沉着应战,凭借出色发挥,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以国赛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入选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体现了我院毕业生持续发展的职业竞争力。


  邱梦莹表示,学校不仅是她飞机维修梦想的起点,老师们更是她追梦路上的伯乐。正是在学校的悉心培养与推荐下,她获得了首次参加大赛的宝贵机会。她回忆道,刚入学时对飞机维修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觉得是和修飞机相关,要和各种机械、零件打交道,觉得会很复杂、很有难度,甚至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学好,是陈学锋老师的《飞机结构与系统》这门课程最先激发了她对专业的兴趣,此后的一系列实训课程更让她坚定了在这一领域深钻的信心和方向。


她特别指出,在校期间扎实的实操训练为她应对大赛高难度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机械拆装项目的保险,在校时掌握的熟练技能,为她后续备赛节省了宝贵的训练时间。


谈及母校的育人环境,邱梦莹表示,学校拥有各类专业化的实训场地,为同学们在真实场景中提升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她谈到,老师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更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教学,在课堂上耐心讲解,在课后热情答疑,始终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校园中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经常共同探讨专业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她寄语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要多多积累扎实理论知识和过硬实操技能,从而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成绩的取得,是参赛选手刻苦努力、精益求精的成果,也是学院长期以来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的结果。学院作为连续三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集训基地,已培养了近20名选手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斩获1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学院始终将技能大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高标准构建了从选手选拔、系统培养到全面保障的参赛工作体系。学院将继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民航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王育涵、朱斌

图:朱斌、中国民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