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团队通过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

作者:浏览:时间:2025-09-10

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名单。我院罗玉梅教授负责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教师团队”顺利通过认定,正式成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于2023年8月经遴选入围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名单。这支由25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自入围创建示范活动以来,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以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为己任,深耕飞机维修职业教育领域,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民航事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团队负责人罗玉梅教授


传承民航文化基因,筑牢教书育人根基



团队赓续民航报国基因,坚定育人初心,将红色教育融入师德建设。通过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故事典型宣传,定期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组织团队教师前往“黄炎培故居”“张闻天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研修,感受老一辈教育家的革命情怀和教育家精神;组织教师走进“中国商飞总装基地”、“中国商飞上海设计研究院”、“大飞机产业园”等企业、园区,深入了解国产大飞机制造与维修技术,引领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自创建示范以来,团队教师快速成长:1人入选教育部“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工程,1人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项目,1人获批“上海市名师工作室”,1人获批“学院名师工作室”,6人获得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紧跟民航维修产业升级,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上海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团队构建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的四平台、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升级实训条件和深化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推进专业群建设。持续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在专业群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技术融合、教学评价与职业标准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推行“学历教育”与“航空器维修执照”相融合的“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团队累计为民航企业输送超2000余名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参与C919、C909国产民机制造与运维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创建示范期内,团队成员获批2个“上海市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教学资源库”,1门上海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获“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竞赛”三等奖1项,“民航直属院校首届民航专业教师岗位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2项。


勇担交通强国使命,谱写科技创新篇章

聚焦智慧民航数字化转型战略,团队瞄准国产大飞机“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维修保障体系智能化升级需求,构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化飞机维修、复合材料维修等领域为主攻方向,立足行业,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与创新动能。创建示范期内,团队成员累计承担民航局和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9项,获批“上海市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个,“上海市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个,发表Ei检索论文2篇,中文期刊18篇。


根植民航产业沃土,打造创新服务平台

团队锚定产业链需求侧改革,构建“行业标准导入-企业真岗实训-定向人才反哺”三维协同育人体系,打造“校企双元、岗课共生”的民航特有专业人才定制化培养闭环。拓展飞机维修专业群“订单班”的合作企业与学生规模。创建示范期内,新拓展“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订单班”合作企业,专业群学生入选“订单班”规模年均超200人。探索构建“课程+项目+竞赛+创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坚持以赛促教、以创育才。创建示范期内,团队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4项,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项,建成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上海集训基地,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队将继续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以培养民航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使命,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