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班”开班典礼在徐汇校区1号楼605教室隆重举行。学院副院长罗玉梅和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干部培训创新中心副主任余海出席典礼并致辞,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处长王元英主持。来自二级学院和各部门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共同开启了为期4天的AI赋能教育探索之旅。

高位推动:锚定教育数字化战略方向
开班典礼上,余海首先对参加此次培训班全体学员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近年来交大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领域的探索成果。他感谢学院多年来对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的信任,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帮助教师掌握AI技术在教学管理、课程设计及学情分析的应用。他寄语学员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好上海交大的优势资源,深入交流、切磋琢磨,为未来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罗玉梅在动员讲话中深刻指出“教育决定着民航的未来,而教师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教育数字化”为纲领,提出三点要求:首先要学以致用,聚焦民航特色,将AI技术与智能飞行训练、航空大数据分析等民航场景深度结合;其次要知行合一,大胆创新实践,突破“不敢用、不会用”的瓶颈,争做AI教学“种子教师”;最后要持续探索,保持终身学习,适应从“知识传授者”到“价值引导者”的角色转型。


强师筑基:打造AI教育先锋团队
开班第一课,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 “长三角”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石伟平教授以《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为题,剖析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与时代使命,强调以“一体两翼”为框架,通过“五金建设”夯实专业、课程、师资等核心要素,构建纵向贯通通道,深化产教融合并赋能新质生产力。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在线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老师的课程从回顾国内外在线课程的建设历程,到介绍AI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建设思路,最后重点分析了智慧课程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建设实践和常用工具,分享了自己在线课程建设的丰富经验。
1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林新华副主任通过交大本地化模型特点及使用情况的介绍、提示词使用技巧的讲解及多个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展现出DeepSeek在科研、教学、管理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全流程辅助科研和教学的显著效果。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邱意弘副教授则从基础理论、教学资源开发、教育变革与未来展望三个方面,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学实践经验,现场演示了基于CO-STAR框架的AI提示设计方法,以及秘塔、天工、DeepSeek等AI工具在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创新应用。
16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鸿东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AI + HI”深度融合理念与实践,剖析上海交大“AI + 教育教学”三年行动方案与成果,引发了参训教师们围绕“AI + HI”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可能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赵坚校长从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由宏观到微观从四个层面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设想。
1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领域资深培训师邢磊副研究员通过“柯氏四层评估模型”演示了学习成效的量化分析,为教学反思提供科学依据。下午,学员们赴浦东新区张江科学之门和机器人谷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实地感知科技来近距离体验AI技术在智慧城市、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成果。

向新而行:绘就智慧民航教育蓝图
作为学院“教育数字化行动”的重要落子,此次培训标志着AI技术深度融入民航职业教育的全面启动。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民航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模式,为培养新时代民航工匠注入科技动能。
文/图: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施启琰
审核: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王元英